关于“反洗钱”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2006年10月31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这部法律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所谓“洗钱”是指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通过转让、转换、使用等方式,隐瞒和掩饰其非法来源和性质,以使犯罪所得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洗钱不仅为违法犯罪行为大开方便之门,也损害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安全和信誉。近年来,随着走私、贩毒、贪污贿赂等犯罪行为的不断发生,我国跨境洗钱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据央行有关人士介绍说,每年发生在我国境内的洗钱规模大约在3000~4000亿元之间。
反洗钱,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各种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依照《反洗钱法》规定采取相关措施的行为。《反洗钱法》共分为总则、反洗钱监督管理、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反洗钱调查、反洗钱国际合作、法律责任、附则七章三十七条。 下面对《反洗钱法》的要点作几点解读。
1、反洗钱义务主体涵盖特定非金融机构
《反洗钱法》将特定非金融机构列入反洗钱义务主体范围。作为现代社会资金融通的主渠道,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系统是洗钱的易发、高危领域。但金融机构并不是洗钱的唯一渠道,随着金融监管制度的不断严格和完善,洗钱逐步向非金融机构渗透。按照《反洗钱法》规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和按照规定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必须依法采取预防、监控措施,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履行反洗钱义务。
2、临时冻结资金不得超过48小时
《反洗钱法》规定,金融机构按照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临时冻结资金不得超过48小时。
3、明确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非法资金流动一般具有数额巨大、交易异常等特点。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通常被视为反洗钱预防监控制度的核心。《反洗钱法》引入了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要求金融机构、特定非金融机构对数额达到一定标准、缺乏明显经济和合法目的的异常交易应当及时向反洗钱信息中心报告,以作为发现和追查违法犯罪行为的线索。
4、反洗钱措施适用于“反恐融资”
《反洗钱法》明确规定,对涉嫌恐怖活动资金的监控适用本法;其它法律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反恐融资”是反洗钱整体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鉴于世界上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日益猖獗,通过反洗钱机制发现并切断恐怖主义融资渠道成为各国反洗钱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在我国,“反恐融资”也已成为反洗钱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5、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进行反洗钱调查
中国人民银行为我国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已于2004年建立了我国的金融情报中心——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
《反洗钱法》规定,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为履行反洗钱资金监测职责,可以从有关部门、机构获取所必需的信息,有关部门、机构应当提供。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其省一级派出机构发现可疑交易活动,需要调查核实的,可以向金融机构进行调查,金融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
6、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是反洗钱预防制度的第一道关口。《反洗钱法》规定,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者为客户提供规定金额以上的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兑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务时,应当要求客户出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客户由他人代理办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同时对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
7、违规导致洗钱最高将被处以500万元罚款
《反洗钱法》规定,任何金融机构如果发生不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业务,未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可疑交易报告,为客户开匿名账户和假名账户,违反保密规定泄露有关信息,拒绝、阻碍反洗钱检查、调查等行为并致使洗钱结果发生,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都将对其处以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建议有关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
8、开展反洗钱工作不会侵犯金融机构客户的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
为了在反洗钱工作中合理、有效地保护金融机构客户信息,《反洗钱法》作出了以下规定:一是明确要求对依法履行反洗钱职责或者义务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应当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任何组织和个人提供。二是规定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负有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履行反洗钱职责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行政调查。三是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的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必须避免因反洗钱信息分散而侵害金融机构客户的隐私和商业秘密。
9、《反洗钱法》对社会公众参与反洗钱工作的规定
为了发挥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与洗钱犯罪作斗争,保护单位和个人举报洗钱活动的合法权利,《反洗钱法》特别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中国人民银行或公安机关举报洗钱活动,同时规定接受举报的机关应当对举报人和举报内容保密。